自1957年成立以來,北京畫院秉承周恩來總理提出的“創作、研究、教學”三大功能定位,為20世紀與新時代中國美術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。為了生動呈現出20世紀中國美術進程與北京畫院發展歷史,記錄北京畫院老一輩藝術家的珍貴影像、歷史記憶與藝術思想,北京畫院與藝術中國聯合推出“時代記藝——北京畫院老畫家訪談錄系列”。本期,我們推出著名大寫意花鳥畫家郭石夫的訪談。
郭石夫
文_許柏成
郭石夫先生是中國當代大寫意花鳥畫壇的代表人物之一。他成長于梨園世家,在幼年時心靈里就埋入了一顆藝術的種子。他自幼喜歡書畫,憑借熱愛與天賦,少年時畫的戲曲臉譜已頗受大家喜愛。這些戲曲臉譜寄掛在榮寶齋售賣,每月賣畫所得可以超過一百塊,甚至超過當時最高級技術工人的工資。
青少年郭石夫晚上唱戲,白天畫畫。他13歲就進入了北京新興京劇團工作,并曾遠赴新疆。戲曲表演的日子很充實,但繪畫才是他內心念念不忘的夢想。19歲時,他聽從了心靈的召喚,辭去了穩定的劇團工作。做一名美術工作者,這個樸素又崇高的理想是他當時人生意義的全部。背起畫夾寫生,去故宮看畫……就這樣,他踏上了追求繪畫藝術的道路。
豐富的社會歷練,讓郭石夫積累了克服各種困難的經驗。他雖然未進入專業院校深研,卻與各位畫壇大家交往甚密,直接向名家老師學習、向古人真跡學習,與美院的平輩朋友切磋交流。郭石夫的天賦與好學,讓他善于廣約博取、融于自家,逐漸形成了博綜集粹、淵源廣大的風格。他在畫壇極為活躍,1980年代,郭石夫與友人發起成立百花畫會,并在勞動人民文化宮舉辦了第一屆百花畫會畫展,又在崔子范先生的帶領下參加了北京中國花鳥畫研究會,均在當時產生重要影響。
動蕩年代之后,郭石夫被調入北京京劇院,從事舞臺布景工作。1985年,郭石夫最終被調入北京畫院,實現了他一生的夢想。北京畫院自由開放的學術風氣,讓他受益良多。郭石夫詩書畫印俱通,各家風格技法皆擅,特別是在大寫意花鳥畫上下功夫尤甚。繪事之外,他也有極高的理論素養,他的《有芳室談藝》系列通過深入的創作實踐,提出精辟的見解。他指出:“中國書畫不是雜技、不是體育競賽,它是一種高層面上的文化,集哲學、文學、美學多個方面于一體,是一個畫家的全部精神世界的反映和生發。”
郭石夫認為,回看歷史,每一位畫壇大家都有著深厚的傳統文化與精神品格的支撐。筆墨不僅僅是技法,更承載著藝術家的生命與境界,這正是中國文化的深刻性與難度所在。中國畫是超越表象的,它體現的是情感、精神和靈魂,這是中國畫的哲學意義。當今時代的中國畫要有一種正大光明的氣象。
郭石夫說:從世界范圍看,西方文化當然很偉大,但作為一名中國畫家,我認為中國文化更可愛,因為它擁有的生命感與情感溫度,這是我們的根之所在。
郭石夫 富貴長春 2013年作
郭石夫 花卉草蟲 34cm×34cm
郭石夫 非洲雨林所見 96cm×96cm
郭石夫 霞雪 110cm×97cm
郭石夫 醉春 248cm×123cm 1985年
郭石夫 花鳥冊頁 341×341mm×16
郭石夫 書法七十后 136cm×34cm
郭石夫 墨竹詩 138cm×34cm 2014年